查看原文
其他

“量变引起质变”还是“先进替代落后”? 人工劳动被取代的两种方式

宋立夫 言之有范 2023-04-03


今日看点

媒介的扩容、阅读习惯的变化,带来了更广泛的读图需求。在此背景下,在线平面设计平台对十多年以来思路一成不变的素材库网站已形成颠覆之势,即便是零基础用户也能轻松做出准专业级的设计作品。除此之外,翻译工作也同样在遭受数字化浪潮的挑战,人工智能正迅速侵入各类原本被认为是人工无法被替代的工作机会。这些社会中出现的零星现象,有可能是历史性趋势的涌起,值得我们不断观察。



“量变引起质变”

素材库的升级


有从业者曾这样描述平面设计行业:“高质量的需求属于客制化,而绝大部分的需求靠素材库便得以满足”。过去十多年的时间里,这一“二八法则”确实得到了显著的体现——传统的素材库在绝大部分对品质要求相对不高的设计市场中扮演了重要角色,企业、机构的宣传部门在面对预算并不充分的情况时,通常会选择在素材库网站中筛选素材,然后完成宣传所需的设计工作。


平面设计具有相当的门槛。正是如此,宣传部门对于掌握PS/AI等设计本领的申请者往往更加青睐,例如学生组织会在招新启事中明确说明“熟练掌握PS的同学优先”。但即便是有长时间的PS/AI等设计工具使用经验,若没有经历系统的设计思维训练,依然很难设计出符合要求、领导满意、市场反响强烈的作品,优质的创意则是更高层次的内容。


设计师黄海以杨德昌导演电影《牯岭街少年杀人事件》为创意设计的第53届金马奖(2016年)海报   图片来源于网络


相比之下,面向非专业市场的平面设计作品则摆脱了文学性表达的硬性要求,更多地是叙事性的、描述性的,在制作上则对于模板有着相当程度的依赖性  图片来源于网络


本以为高质量的平面设计因此和“草根设计”产生了区隔、形成了对立,直到在线平面设计平台开始在市场中活跃,才让人发现问题的本质在于想象力不够丰富。


图片来源于网络


在线平面设计平台的成功,是“量变引起质变”的典范,也是模块化商业思维的集中体现。


引起质变需要靠两个“量”。第一是技术量的积累。只有更快捷的网络才能还原在线平面设计平台的完整体验,也只有技术发展到了一定阶段,平面设计素材库后台的庞大规模才能够实现快速的上传、响应和更新。第二是有效内容量的积累。相比起传统设计素材平台类型多样但标准化程度不一的内容资源,在线平面设计平台在有效内容的积累方面下足了功夫,分门别类地推出了各应用场景所需要的内容模板,且在图像尺寸上提前满足了相关要求,使用体验良好。


主要在线平面设计平台之一“稿定”


“质变”发生在用户的使用过程中——原本复杂的设计和操作过程被简单化了、需要付出的学习设计软件的成本被消解了、水平不一的设计质量被统一了。在已经设定好的模板中,用户只需付出很少的成本,便可获得一张完成度较高的设计作品乃至视频作品,提前完成除获得相关元素授权之外的所有过程。


这样看来,在线平面设计平台很好地把握了市场的难点和痛点,在现有的约束条件之内,为用户和相关机构获取质量尚可的设计内容提供了便捷的渠道。而这一渠道的建立,既有传统素材库的影子,也因问题导向突出而完成了对传统素材库的超越,实现了“量变到质变”的过程。


原本以为很难被取代的设计市场,正受到数字化浪潮的就业挤压。


“先进替代落后”

人工智能替代“不智能”人工


就业受到数字时代冲击的,不仅仅是设计市场。随着数字技术的不断发展,人工智能与机器学习等技术的不断深入,语言上的问题已不再局限。


过去的一段时间内,有道词典、百度翻译等互联网翻译软件大多采用了统计机器翻译技术,能够直接地还原词汇的意思,但语句段落则缺少深度与效度,无法完全满足听写的需要和深度使用的需求,高水平的翻译人才仍然是市场上的“香饽饽”。


图片来源于网络


而先进技术的迭代,同样对翻译就业市场产生了挤压,原本翻译水平不够优秀的从业者不论在听说还是笔译等方面,都遭受着科技的挑战。在听说翻译市场中,以科大讯飞为代表的翻译机已经基本能够实现中英乃至其他语言之间的交流,同声传译技术也取得了长足的进步。而在笔译方面,以Deepl为代表的人工智能翻译平台,通过机器学习训练人工智能来理解和翻译文本,已经实现了非常高效、准确的翻译能力,即便是理解要求较高的专有领域(例如学术论文)也能够保证翻译的速度和质量。


Deepl.com对学术论文摘要的翻译已经能够带上浓厚的学术范儿


值得说明的是,目前机器翻译已经取得非常大的进步,在衣食住行等常用生活用语上的中英翻译在2018年便可以达到大学六级的水平,能够帮助人们在一些场景处理语言交流的问题,但距离会议同传以及高水平翻译所讲究的“信、达、雅”还存在很大的差距。


但比起传统的翻译工作而言,现有的技术条件已经对翻译就业市场产生了冲击。同样,监视、老照片修缮、背景删除等具体的应用功能,人工智能也有非常多现成的成果在市场中得以落地,原有的劳动力结构正站在颠覆性的节点上。


图片来源于网络


疫情冲击下的就业市场倍受关注

如何认识劳动结构与社会的调整


人工智能和新技术等带来的社会伦理问题还未定论,疫情的全球大流行又给国内乃至世界经济蒙上了一层阴霾。过去一个月的时间内,美国累计2200万人申请失业金,增长速度远超1928年大萧条时期;中国3月份调查失业率达5.9%,相比2月份继续下降,同样处于历史低位。


世界前两大经济体同时陷入了经济衰退的风险中,且全球各大经济体和国际组织均投身到抗击疫情的战斗中,开始恢复经济也还有很长的路要走。企业在这种情况下更倾向于开源节流,抛出一定的可选消费来保证企业能够在疫情中生存,因此,采购更加高效的人工智能服务便成为公司节约开支的一种选择,部分工作中效率较低的人工劳动也就此被人工智能所替代。


这样的情况下,我们应如何认识暗潮涌动的劳动力市场中出现的新关系?


第一,就业稳定、经济增长和社会繁盛三者之间环环相扣,形成“发展链”。以人为本的发展理念同样适用到人工智能的发展中,即人工智能不会让人失业,经济危机才会让人失业,通过科技手段可以实现传统产业的升级,创造新的就业岗位,从而提升人力资源的战略价值,劳动力市场的势能也能够得以提升。在此过程中,要素市场化机制的完善是释放经济增长长期潜力的关键。


第二,人力资源战略价值的提升体现在于劳动力的不可替代性,而劳动力的不可替代性则来自于良好的法治社会秩序与充满人文关怀的教育和知识科普体系。人力资源的不可替代性来自于专业能力与创意能力,这两项能力需要由法治制度来保障,也需要由教育体系来引导,在自上而下和自下而上的双重作用下,人力资源的战略价值提升才能实现。


第三,人力资源的战略价值提升有赖于优质的教育资源,产业和区域对于优质教育资源的争夺会更加激烈。在各区域、各产业纷纷开始施行赶超战略后,优质的教育资源会迅速地从相对平衡状态转为相对稀缺状态,引入优质教育资源成为高成本的决策选择,因此在长期发展的视角下,借城市要素禀赋、充分利用新兴技术手段,完善城市治理体系、治理能力,形成优质教育资源和城市文化上的比较优势,会成为未来发展中“技术-社会”互动的重要模式。



END



美   编 | 常天恺


推荐阅读



农村“大喇叭”,如何打通疫情防控最后一公里?

五一黄金周临近,景区如何“十个指头弹钢琴”?

夺取“双胜利”要处理好三个关系

非遗与扶贫“相爱”这件事儿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